净化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流程是一个高度系统化、专业化的过程,需严格遵循行业标准(如中国《洁净厂房设计规范》GB 50073-2013、国际 ISO 14644 洁净室标准),并结合具体行业(如电子、医药、食品)的工艺需求,确保最终环境满足洁净度、温湿度、压力等核心参数要求。以下是详细流程拆解:
一、净化工程设计流程(核心:“需求导向 + 合规性”)
设计是净化工程的基础,需覆盖 “前期调研 - 方案设计 - 深化设计 - 审批确认” 四大阶段,避免后期施工返工。
1. 前期调研与需求分析(设计前提)
此阶段需明确项目核心目标,是后续设计的依据,主要工作包括:
- 行业与工艺需求调研:
- 确认行业类型(如电子半导体需 ISO 1-5 级高洁净度,食品加工多为 ISO 8-9 级),明确生产 / 实验工艺(如医药行业的无菌灌装、电子行业的芯片光刻)。
- 收集关键参数:洁净区面积、洁净度等级(如百级、千级、万级)、温湿度范围(如电子行业温度 22±2℃、湿度 45±5%)、压差要求(洁净区需高于非洁净区 5-10Pa,防止外界污染渗入)、气流方向(如医药 A 级区需 “垂直单向流”,普通洁净区可 “乱流”)。
- 现场勘察:
- 测量场地尺寸、结构(如层高、承重能力,高效过滤器风口需预留足够空间)、现有水电管线位置(避免与净化系统冲突)。
- 评估周边环境:如是否临近污染源(如粉尘车间、污水站),需针对性加强过滤或密封设计。
- 合规性确认:
- 明确行业法规要求(如医药行业需符合 GMP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》,医疗手术室需符合《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》GB 50333-2013),确保设计方案通过后期验收。
2. 方案设计(初步框架)
根据调研结果,出具初步设计方案,核心是确定净化系统的整体框架,内容包括:
- 平面布局设计:
- 划分功能区域:洁净区(核心生产 / 实验区)、辅助区(如更衣间、缓冲间、物料传递间,需设置 “气闸室” 减少洁净区与外界的空气交换)、非洁净区(如办公区、设备机房)。
- 人员 / 物料动线规划:避免交叉污染(如人员需经 “一更 - 二更 - 消毒 - 风淋” 进入洁净区,物料需经 “脱包 - 消毒 - 传递窗” 进入,两者动线分开)。
- 净化系统方案:
- 空气处理系统:确定空调机组类型(如组合式空调箱,含初效过滤段、表冷段、加热段、加湿段、中效过滤段)、高效 / 超高效过滤器(HEPA/ULPA)的数量与安装位置(如洁净区天花板满布 HEPA 实现单向流)。
- 气流组织设计:根据洁净度等级确定气流形式(单向流:适用于百级 / A 级区,气流速度≥0.36m/s;乱流:适用于万级及以下,通过风口均匀送风)。
- 温湿度与压力控制方案:选择自控系统(如 PLC 控制系统),明确传感器安装位置(如洁净区关键点位需实时监测温湿度、压差)。
- 辅助系统规划:
- 给排水:洁净区需设置 “纯化水管道”(如医药行业),排水需加 “水封” 防止异味反窜;
- 电气:洁净区灯具需选用 “防尘防水型”,插座需密封(避免积尘),电线管线需暗敷(减少污染源);
- 消防:洁净区吊顶需用 “不燃材料”(如彩钢板),消防喷头需适配洁净环境(如隐蔽式喷头)。
- 方案评审:
- 组织业主、工艺工程师、行业专家评审方案,确认是否满足生产需求、合规性及经济性(如高洁净度方案需平衡初期投资与后期运维成本),修改后定稿。
3. 深化设计(施工落地依据)
方案设计通过后,出具详细施工图,确保施工方可直接按图施工,核心内容包括:
- 各系统施工图:
- 净化空调系统:绘制风管布置图(标注风管尺寸、材质如镀锌钢板,接口密封方式)、风机盘管 / 空调机组安装图、过滤器安装节点图;
- 建筑装修图:洁净区墙面(如彩钢板,接缝需打胶密封)、地面(如 PVC 卷材或环氧树脂,无缝处理)、吊顶(如铝合金龙骨 + 彩钢板)的施工细节;
- 水电管线图:标注纯化水管、压缩空气管(如需)的走向、管径、阀门位置,电气管线的敷设路径、配电箱安装位置。